11月17日晚,央视新闻从多家影片引进方和发行方处核实到一则确切消息——原计划近期与内地观众见面的《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工作细胞》等日本进口影片,将暂时推迟上映。这一调整很快在社交平台引发讨论,而背后的逻辑,早藏在最近的市场与观众反应里。

不久前,《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刚上映时还靠着IP粉丝基础拿下不错的初期票房,不少“鬼灭粉”特意赶去影院支持。但转折点来得猝不及防: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错误言论后,中国观众的不满情绪瞬间发酵,这部电影的票房直接“跳水”——上映第三天排片量和上座率就开始下滑,到第五天,票房预测已经跌到2000万元左右。

“观众的态度比任何数据都真实。”一位发行方工作人员坦言,“本来我们对后续票房还有期待,但言论事件后,很多观众明确表示‘不想为伤害自己的内容买单’,市场反馈太直接了。”而这次暂缓上映的决策,正是基于对这种市场表现与观众情绪的综合评估。“我们得遵循市场规律,但更要尊重观众的意愿。”引进方负责人明确回应,“日方的挑衅性言论已经影响了观众对日本影片的观感,这个时候硬推,既是对观众不负责,也是对市场不负责。”

有意思的是,今年内地电影市场的整体表现,也给这个决策添了注脚——截至11月16日,内地总票房已达455.43亿元,其中国产影片贡献了402.98亿元,占比高达88.48%,这是国产片票房第三次突破400亿元大关。“不是进口片不好,是国产片越来越懂观众了。”一位院线经理分析,“今年的几部国产爆款,都是贴着中国人的情感和生活来的,观众愿意为共鸣买单;而进口片如果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自然会被市场过滤。”

网上的讨论也很实在:有人说“这是底线问题,必须坚持”,有人担心“会不会影响未来的文化交流”,还有人调侃“国产片今年这么能打,进口片得拿出真东西才行”。但不管观点如何,这次暂缓上映传递的信号很清晰:电影市场从不是“想来就来”的流量池,尊重观众、尊重底线,才是获得认可的前提。

说到底,电影是“人”的艺术,观众的情感从来都是最核心的“票房密码”。当一方先破坏了这份情感连接,另一方做出调整,不过是市场最真实的反馈——毕竟,没有什么比“尊重”更能打动观众的了。而对进口片来说,要想重新获得市场认可,或许得先学会:尊重,才是最基本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