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十五运会的话题页,“小孩哥小孩姐”的关键词飘在热榜顶端。13岁的于子迪冲过终点线时,看台上的观众瞬间沸腾——电子屏上刚跳出“亚洲纪录”的红色字样,这个扎着高马尾的小姑娘攥着号码布,笑出了小虎牙;另一边,15岁的柯沁沁抱着三块金牌站在领奖台中央,教练拍着她的肩膀说“稳”,她却偷偷把金牌凑到嘴边咬了咬,像拿到糖的孩子。
这些被网友称为“10后炸场天团”的选手,其实早就在训练场泡出了茧子。于子迪每天清晨五点就到体育馆,重复起跳、挥臂的动作几百次,手腕上的护腕换了又换;柯沁沁的书包里永远装着弹力带,周末的训练量比上学日还大,有时候练到腿软,就坐在场边喝口水,再站起来继续。他们的“惊艳”,从来不是“天赋异禀”的童话,是“比别人多练一点”的坚持。
评论区里,有人调侃“现在的小孩卷到全运会了”,但更多人留言戳中人心:“不是卷,是他们真的爱。”就像隔壁群众项目的赛道上,81岁的王伯穿着浅蓝运动服跑完全程,观众的掌声比冠军还响——体育最动人的从来不是年龄,是不管13岁还是81岁,都愿意为热爱拼一次的热乎劲儿。
十五运会的赛场上,“小孩哥小孩姐”写下的,不是“小屁孩的逆袭”,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他们没有因为年纪小就“划水”,没有因为对手强就退缩,反而把“年轻”变成了最敢拼的底气——跳得更高、跑得更快、冲得更猛,每一次发力都带着“我要赢”的劲儿。
我们为这些“10后”点赞,不是因为他们“小小年纪了不起”,是因为他们让我们看到:热爱从来不分年龄,坚持从来不会白费。接下来的比赛,等着看更多“小孩哥小孩姐”的精彩吧——毕竟,青春的光,从来都是自己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