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星际客人”又搞出动静了——被称为3I/ATLAS的彗星刚抵达近日点,却一头扎进太阳背后,让地球上的望远镜都“看不着”了。这颗今年7月才被智利ATLAS望远镜发现的“外来者”,是人类已知的第三个星际物体,从它出现起就自带“神秘buff”,最近更是因为哈佛大学教授的一番话,再度引发天文圈和网友的热议。
躲在太阳背后的“神秘时刻”,勒布教授的“星际母舰”猜想炸了锅10月29日,3I/ATLAS走到了旅程的关键节点——近日点(离太阳最近的位置)。但尴尬的是,它刚好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盲区”,地球上的天文设备根本没法直接观测。不少蹲了几个月的天文爱好者直呼“遗憾”:“本来想看看它靠近太阳时,彗尾会不会变得更亮,结果它躲进太阳耀光里了!”
让这颗彗星更“火”的,是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阿维·勒布的“科幻猜想”。这位曾猜测“奥陌陌”是星际飞船的教授,这次又把矛头指向了3I/ATLAS:“它的光晕方向总在变,一会儿朝太阳,一会儿远离,要是自然彗星,不该这么‘任性’。”更劲爆的是,勒布说NASA可能“扣留”了一张关键照片——今年10月2日,NASA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HiRISE相机,在3I/ATLAS距离火星3000万公里时拍了张高清图,但因为美国政府“关门”,这张照片至今没发布。“我给HiRISE的首席研究员写了信,没收到回应。”
勒布的话一下子把彗星的“神秘感”拉满,有网友留言:“不会真藏着什么‘外星技术’吧?”还有人开玩笑:“难道是外星飞船在太阳背后‘加油’,准备去地球串个门?”
科学界的“冷静回应”:就是颗自然彗星,镍元素不算“稀奇”但热闹归热闹,科学界大多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玄乎。就在勒布发声的智利天主教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团队传来新消息:他们在3I/ATLAS周围的气体中检测到了镍元素。“这是太阳系外物质的新线索,能帮我们了解其他恒星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人员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彗星是“人造的”——韦伯望远镜早就在它的彗发里发现了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些“常见成分”,说明它就是一颗被太阳加热后“正常挥发”的自然彗星。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杰森·赖特教授直接泼了“冷水”:“镍在彗星里不算罕见,只不过这颗来自另一个恒星系统,有点‘水土不服’很正常。要是真有星际母舰,早该发出信号了,哪会躲在太阳背后‘偷偷摸摸’?”
就连欧洲航天局也在“默默拆台”——他们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正在前往木星的路上,全程盯着3I/ATLAS,至今没发现什么“异常信号”。
12月就能“再见面”!到时候一起凑个“星际热闹”其实不管猜想多热闹,大家更关心的是“啥时候能再看到它”。好消息是,等到12月初,这颗彗星会重新出现在北半球的望远镜视野里;12月19日,它会到达离地球最近的位置——约2.7亿公里。到时候,不管是想验证“星际母舰”的猜想,还是单纯想看看“星际客人”的样子,天文爱好者都能拿起望远镜,凑个“近距离热闹”。
从7月被发现到3I/ATLAS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太多“意外”:异常高的二氧化碳比例、忽变的光晕方向、引发争议的“NASA照片”……但正是这些“意外”,让我们对太阳系外的世界多了几分好奇——毕竟,宇宙那么大,谁不想知道“下一个客人”会不会带来新的惊喜?
说不定12月的某个夜晚,你抬头望向天空,就能看到这颗“来自星星的彗星”,正沿着自己的轨道,慢慢掠过地球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