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翻到保时捷2025年三季度财报时,我手里的茶都晃了晃——去年同期还稳坐“豪车盈利天花板”的它,今年直接从40.35亿欧元的利润跌到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99%。这落差不是“下滑”,是“自由落体”——相当于原本能买100辆911的钱,现在只够买1辆。
比利润更炸的是“砍车型”:保时捷明确说,三款热门燃油车要停了。卖得最好的燃油版Macan首当其冲——前九个月刚交付64783辆,占了不少销量权重,却要在2026年中期停止生产,部分市场可能延到2027年,但“停产”的句号已经画死。另外两款是718 Boxster和Cayman,现在正在产最后一批,接下来只能卖库存,等下一代跑车换成电动版再重启。
利润崩成保时捷没藏着掖着,直接列了四大“病灶”:产品战略调整(电动化转型的投入砸得狠)、中国市场不给力(作为核心市场,今年销量下滑明显)、电池相关的一次性费用(可能是之前电动项目的成本计提),还有关税——今年光关税就花了7亿欧元,换成人民币得58亿,够在重庆买几十栋写字楼了。
但有意思的是,保时捷的“底子”没垮。虽然利润暴跌,汽车净现金流反而从去年的12.4亿欧元涨到13.4亿欧元——相当于“赚的少了,但手里的活钱变多了”,说明运营韧性还在,只是钱都砸在了“转型缓冲”上。比如现在它放缓了电动化脚步,打算推更多燃油和插混车型——毕竟燃油版Macan还能打,直接砍了太伤,不如先“过渡”几年再全电。
其实这事儿透露出保时捷的“纠结”:一边要跟着行业趋势电动化,一边舍不得燃油车的“现金奶牛”;一边承受着转型的成本阵痛,一边得应对市场和关税的双重压力。对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影响是——以后想买燃油版Macan得趁早了,再过两年,路上跑的Macan大概率都是电动的,想闻汽油味?可能得去二手市场碰运气。
最后看组数据更清醒: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销售收入降了6%,交付量也降了6%,销售回报率从14.1%跌到0.2%——从“赚得盆满钵满”到“勉强维持”,保时捷的2025年,比重庆夏天的暴雨还急。但说到底,这不是“不行了”,是“换赛道前的刹车”——毕竟能在豪车圈混这么久,它的韧性,可能比我们想的更强。